第1006章 五院刷了三枚火箭,李爱国火箭燃料(1 / 2)

李爱国也没想到人工降雨计划竟然会如此快就得到了通过。

此时正在前门机务段工作室招呼约翰牛铁代表艾德。

艾德代表这次来到东大铁,本来是跟铁道部谈铁路网技术转让事宜,现在突然提出购买铁道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请求。

部里面经过调研,确定李爱国搞出来的保密措施效果不错。

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即使外销也不会有仿制风险,便答应了下来。

只是这玩意还没有外销的先例,价格也无法评估,部里面干脆把外销事宜交给李爱国。

“看到了吗,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红星计算机,速度每秒多少”

“配套的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预警系统。”

“测量标更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。”

艾德本来以为李爱国是个技术工人,看上去还特别淳朴,肯定容易打交道。

谁承想,啃了两块西瓜之后,这货就开始介绍预警系统了,一句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。

“不要99998,也不要9998,只要998,你就能把这么多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东西带回去,很划算吧。”

听到这个,艾德开口了:“998英镑?”

“想什么呢?这点钱岂不是对你的侮辱?!”李爱国递给艾德一条毛巾:“是998万英镑。”

艾德摆摆手,自己从上衣兜里面摸出一条手帕,姿势优雅的擦了擦嘴。

“998万.这价格实在是太高了。”

这年月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,998万英镑等于24.83公吨的黄金,确实算得上天价了。

约翰牛家确实有钱,也不是冤大头啊。

“我们还附送五年的人工技术服务,我们的技术员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。”

“.”艾德代表感觉再继续谈下去,刚吃掉的那两块西瓜,也变成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了。

“我们还需要仔细考虑一下。”艾德代表感觉自己找不到发挥的空间。

一般来说,像这种谈判,都得谈友谊啊,关系啊,未来的发展啊,结果这货只想着卖货。

艾德急匆匆的离开后,部里面的代表有些担心:“咱们是不是要价太高了?”

“好货不怕价格高。”李爱国还真不是狮子大开口,铁道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就算是放在后世,也是极为先进的技术。

卖货也是门学问。

国内就是不注重这点,才吃了大亏。

像在后世,德国原装盾构机曾卖3.5亿元/台,维修费每小时高达800欧元,还禁止技术人员旁观。

而盾构机的真实成本只有不到一千万美元。

对于那些销量大的产品,采取以低价换市场的策略,确实有利于市场推广。

但是这玩意是铁道地质灾害预警设备,全世界也就这么几家能用得上,能够卖出几台呢?!

部里面的代表刚离开,李爱国就接到了水文局的通知,人工降雨计划已经通过,需要前往五院处理火箭有关事宜。

这已经不是李爱国第一次来到五院了,算得上是轻车熟路。

跟以前相比较,五院的守卫更加严密了,旁边建了一座伪装成普通筒子楼的碉堡,里面隐约能看到乌黑的枪口。

围墙上也拉起了密密麻麻的电网,哨兵装备了新式步枪,距离很远就举了起来。

接受了数道检查后,李爱国总算是见到了负责对接的同志。

“徐蓝若,原来是你啊。”

此人正是接收萨姆—5的技术组副组长,钱老的学生,徐蓝若。

跟以前相比较,徐蓝若更加消瘦了,鼻梁上的酒瓶底也更厚了几分。

“钱老的身体还好吗?”

“老师身体很好,前阵子还在念道你,只是这几天出差了。”

徐若蓝并没有说明钱老的位置,李爱国也能猜测出,钱老肯定是前往蘑菇基地。

按照蘑菇基地的进度,搞出大蘑菇比原来的时间线提前了足足两年,算时间现在已经开始考虑火箭搭载大蘑菇的技术了。

徐蓝若在得到上面的通知后也很高兴。

东风一号的虽还没有完全研制成功,但是他们已经利用东风一号的技术,组建了几枚实验性质的小火箭。

根据小火箭的测试情况,可以解决东风一号的一些技术难题,同时还可以为未来的卫星运载火箭提供数据支持。

小火箭原本打算在近期申请测试。

只是为了避免进一步刺激老毛子家和小美家,所以测试工作一拖再拖。

“这一次我们准备了三枚小火箭。”

仓库内,三枚长度超十米的小火箭静静的躺在架子上。

李爱国站在旁边,摸了摸导弹的冰冷外壳,就感到其内部蕴含的能量。

“这种实现性质的火箭我们暂时拟定为小东风。采取了类似萨姆5的固体助推器的多级设计,射程可以达到五十公里。”

“五十公里,完全可以满足人工降雨的需求了。”李爱国围着小东风转了一圈,问道:“为什么不试验液体发动机?”

李爱国也算是半个五院的人,徐蓝若没有隐瞒:“东风一号确实采用的是固体助推器+液体主发动机的多级设计,理论射程能达到550公里,只是目前液体燃料遇到了点困难,实验了好几次,都没成功,小东风只能采取固体燃料。”

液氧燃料技术是老毛子家的看家技术了,就算是到了后世,也没有流露出一丁点的消息。

不过李爱国记得还有一种燃料可以替代液氧燃料,并且效果更好,更加稳定。

中午时分,检查了小火箭后,李爱国被徐蓝若带到了五院食堂。

李爱国一边吃饭,一边跟徐蓝若闲扯火箭技术。

他虽不清楚具体技术,却知晓后世火箭的发展。

“要想大量发射卫星,成本必须低廉。几十年后.不,也许用不了那么久,重复使用火箭会成为主流。”

“老师也是这个看法,不过爱国你是从哪里看来的?”徐蓝若感到奇怪,这种说法是国外一些火箭大佬的看法。

李爱国夹起一块红烧肉,压低声音:“我好像在一本旧笔记上读到过。对了.那本笔记上还记录了,偏二甲肼和硝酸组合在一起,燃烧更加稳定,释放出的能量也更多。”

“偏二甲肼和硝酸组合?”徐蓝若先是愣了下,沉思了片刻后,猛地把筷子拍到桌子上。

“走,咱们马上回实验室。”

那些专家们纷纷丢下碗筷离开食堂。

李爱国看看红烧肉。

红烧肉:“.”

可惜这年月食堂不能打包.要不然.

厨子擦擦手从里面走出来,笑呵呵的说道:“爱国同志,您尽管去忙,这些菜我都给您留着,再给您备一只烧鸡。”

“烧鸡不烧鸡的无所谓,我就是喜欢研究大火箭”

李爱国整了整衣领,背着手跟着徐蓝若来到了实验室里面。

五院的实验室现在已经现代化了,标配了一台红星计算机。

徐蓝若带着一帮子专家先是进行了实验,又启动了燃料稳定性测试。

火箭燃料的组合就像是研制药物差不多。

在不知道具体配方的情况下,就算是费几十亿也难以寻找到合适的药物。

但是,一旦试验出了化学配比,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。

李爱国这一步就等于是点明了燃料的配方。

“偏二甲肼的安定性比液氧强太多,跟硝酸组合的理论燃烧温度能飙到三千五!”

另一位戴眼镜的专家推了推滑到鼻尖的镜框:“而且冰点低,不用像液氧那样费劲保冷,储存运输都方便,组长,这配方……这配方简直是为咱们东风量身定做的!”

徐蓝若猛地抬起头,胸口剧烈起伏着,看向李爱国的眼神里又惊又喜。

“李同志,你……你这旧笔记写的配方,经得住推敲!理论上完全可行,稳定性和能量密度都比液氧方案高出一大截!

只是这笔记是哪里来的,还能找到吗?”

“记不起来了,你也知道我这人特别爱读书,读的又特别杂,只记得是到毛老子家出差的时候,在一个旧书店里看到的。”李爱国笑了笑。

要是别人说这话,徐蓝若可能不相信。

但是现在上面钦定了李爱国爱读书,还写了一副大字。

甚至部里面还给李爱国起了个外号,叫做爱读书的火车司机。

“硝酸是常规化学试剂,很容易搞到。

这也许是某个实验室的老化学家私下鼓捣出来的方案。”

“前阵子听说老毛子那边有些航天专家被撵出来实验室。”

“爱国同志的运气可真是够好的。”

有了爱读书的人设,这帮爱幻想的专家很快就脑补出了一切。

李爱国笑了笑,这对后世来说是成熟技术,放在现在却是捅破窗户纸的关键。

“我也是模糊记得这么个说法,具体还得靠你们这些专家细究。”

技术专家老陈突然放下钢笔,眉头紧锁:“爱国同志,偏二甲肼的剧毒性可是个大麻烦!当年老毛子实验室泄露事故。咱们现有的防护等级和储存条件,能扛住这玩意儿吗?“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